起訂: | 供貨總量: |
發貨期限: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山東 臨沂市 |
有效期至: 長期有效 | 品牌: |
搟面杖是一種烹飪工具,呈圓柱形,用來在平面上滾動,擠壓面團等可塑性食品原料。
搟面杖ɡǎn miàn zhànɡ:rolling pin
搟面杖搟面用的木棍兒。 中國很古老的一種用來壓制面條的工具,一直流傳至今多為木制,用其捻壓面餅,直至壓薄.是民間制作面條、餃子皮、餛飩皮、面餅不可缺少的工具。附:歇后語 ~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
搟面杖有好多種,分為單手杖、雙手杖、橄欖杖、花搟杖、走槌。河南用的搟面杖:餃子皮、餛飩皮等小面積的面皮是用兩頭尖尖的小搟面杖,而搟面條時用的則是又粗又長等直徑的大搟面杖。山東是兩頭和中間平的。還有‘走槌’也是搟面杖,有搟面條的大搟面杖,搟餃子皮的小搟面杖,有中間是空的中間加上一根軸的。總的說,搟面杖木材以香椿木為上品,其他次之。搟面杖有長與短,長的用于做面條;短的用有搟面皮,即做餃子皮等。
但凡要吃餃子、切面、包子、烙餅之類的面食的時候,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就是搟面。盡管自己動手做面食的機會不是很多,可是搟面的技術如同游泳一樣,一旦學會便終生不忘。搟
搟面杖面的時候,面餅搟得越園越勻越顯出搟者的功夫,搟到得意之處,還會在欣賞自己杰作之余,一邊撒上一層干粉一邊用搟面杖敲打出一連串的鼓點子來,很有點兒架子鼓的效果,可惜這種情景只能在一些小城市甚至農村的飯館里才看得見了。那里的師傅們十分鄙夷城市里用一臺壓面機就完成揉面、搟面、成型(切面、餃子皮、餛飩皮)的“機械化”操作:“那樣的面有嚼頭嗎?”他們對面食的傳統要求只有一個:有嚼頭。這與以前生活的艱難有關,吃的東西得耐餓,用醫學語言說就是不容易消化才好,像烙餅、揣(chuai)面饅頭不單瓷實耐嚼耐餓,保存一段時間也不容易壞。所有搟皮兒的活兒當中,包子皮兒比較好搟,皮兒厚不說,吃一次也包不了多少個,一會兒就完活兒了。就數餃子皮兒和餛飩皮兒麻煩,要搟得勻、薄,而且數量多,一個人吃20個,仨人就得60,且搟一陣子的。這兩種皮兒的要求還不一樣,餃子皮兒中間得有個臍,略略厚一點兒,以免煮的時候掉底兒。餛飩皮兒薄不說,因為撒了淀粉還忒滑溜,不好搟。麻煩歸麻煩,比起外邊兒用鐵香煙桶一個一個摁出來的強萬倍。因了面食的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搟面杖,尺寸和重量也大相徑庭。家中比較常用的就一根長約30公分的直棍,搟餃子皮兒、餛飩皮兒還湊合,搟切面或烙餅就不行了,那得用50-60公分甚至更長的搟面杖。曾在一位老北京朋友家中看到他家祖傳的紅木搟面杖,通體暗紅油亮,有一米多長,酒杯般粗,壓在手上沉甸甸的,約莫有10多斤重,一次可以搟4、5斤面,因為重又特別的圓,搟出的面又勻又薄。輪到他們這一輩兒不大有人自己搟面,早就束之高閣了,估計也沒什么人掄得動這大家伙兒。有好收藏者曾出價一萬元,被婉拒。
網友評價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