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之痛:半世紀消耗木材等于1949年全部森林
核心提示:統計的數據顯示,新中國經濟建設累計消耗森林資源達到86億立方米,也就是新中國半個世紀的木材消耗總量,相當于把1949年時,中國所擁有的森林儲蓄量全部砍掉,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幾乎到處都留下了綠色的創傷。
林業工人 資料圖
本文摘自鳳凰衛視12月30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陳曉楠:在人類演變的歷程當中,樹木、森林成了人類文化不可擺脫的元素,每個民族不可避免地要用自己的文化心理去感受森林,用自己的文化眼光來審視森林,而且賦予它更多的文化涵義。
解說:這里是四川省北川縣擂鼓鎮貓兒石村吉娜羌寨,自古以來羌族人認為樹木的高大挺拔、葉茂枝繁是頂天立地,和具有頑強生命的代表,古樹成為崇敬自然的羌族人民的美好愿望,每年春天,這里都有一場盛大的祭樹儀式。
王官全(羌族釋比):祭山神夠是感謝山神給我們帶來這一年的豐收和這種收成,好,我們叫感恩大山,感謝我們的樹神,給我們帶來的生存條件。
母廣元(羌族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森林是我們這個立腳之地,樹木給了我們生存,給我們生存創造了條件,我們是離不開它,同時它也可以呢自然這個調節消除氣候啊,這個呼風喚雨啊,這個頂天立地,同時它生長又快,它是我們的生命之樹,所以我們定期要進行祭拜。
解說:這里是貴州省錦屏縣西部的苗族聚集區,苗族是一個山地的民族,世代與大山為伴,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他們的祖先常常采用比較原始的倒插桑樹的方式來選擇居住地。
嘉賓:就拿一顆無根楓樹插去,如果這個楓樹能夠成活,那么就定居下來,結果根深葉茂,不但能成活而且根深葉茂,大家來的人就越來越多了,每來一戶要栽1至10棵樹。
解說:枝條能扎根的地方人也可以扎得下根,這種看似簡單的生存之道蘊藏玄機,苗族人借助此法在大山中繁衍生息的是,愛樹、敬樹的傳統也得以流傳,如今每當遇到重要的節日,這里就會有隆重的祭樹儀式。
嘉賓:每一年都打粑粑,殺豬、殺雞,殺鴨這樣子呢還有魚,有醃魚還有鮮魚,還有酒之類就上去祭樹。這種樹被地方的人稱為神樹,每一年群眾集中來崇敬這顆楓樹,楓樹等于是祭祀物,已經六百多年了。很尊重這個傳統,通過祭樹呢使大家記住任何人不要毀壞森林,不要毀壞森林,要保護森林,保護環境,是這樣子,誰要破壞森林要放火燒森林,亂砍亂伐森林,樹要懲罰他。
解說:祭樹儀式在苗寨中世代相傳,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每年一到祭樹的時間村民們都會自覺的集中到神樹之下,吹蘆笙、敲鑼打鼓非常隆重。這種對大自然的敬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似乎在逐漸減少,現代伐木工具可以在幾分鐘內讓一棵百年古樹轟然倒塌,城市建設以及人們各種日常用品對木材的無限無限索取,使原始森林中大量的樹木被砍伐掉。
溫水康(桐木村村民):一個拿斧頭砍,一方要拿鋸子鋸的,這個一個鋸一個砍,砍倒了這個比如講這個木頭太大了,像這么大的不能夠鋸4米,只能鋸2米5的,那就量一下2米5,現在給它鋸斷,砍過的木頭啊比較大,直徑就到了我們這里過。
記者:直徑?
溫水康:一百多公分,這樣大的木頭比較起碼要五副桿子,就等于十個人抬這一根木頭,那么大的木頭一倒下,聽到的聲音是相當的大的,那聲音就好像哪個山頂倒掉了一樣的,嘩嘩響。
解說:新中國開啟了中國工業化的高速增長期,隨著木材消耗量陡然大增,全國生產性林區都肩負著相同的使命,人們在享受伐木的紅利時,也吞下了災難的苦果。長江是中國境內比較重要的一條水系,它流經四川境內的區域,多為丘陵地貌,地表土層薄,生態環境脆弱,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這里的許多區縣由于過度砍伐樹木,老百姓的生活用材已無處可取。
李啟光(原高家鄉黨委書記):我們全鄉啊是荒涼,一片荒涼,我說老百姓要找一點這個柴來燒啊,就這個草草的根都要挖來燒飯,沒(其他)的呀,所以當時就想到這個問題,老百姓的比較大困難糧種起來了,雞養起來了,豬養起來,有吃的,沒得燒的,那時候又沒得氣燒的。
解說:光禿禿的山頭赤裸裸的荒山禿嶺,洪澇干旱連年不斷,一場暴雨過后,溝壑黃灘滾滾,水土漫流,大片農田顆粒無收。
楊宏忠(天全縣林業局天然林保護工程辦公室主任):由于采伐過度的采伐的話造成的泥石流的話,還是比較嚴重的,造成的特別是在雨季,泥石流發生大的時候,還有把農戶泥石流下來把房子一起毀壞的,出現交通堵塞,就是因為泥石流垮方。
解說:這里是云南省東川市,早在西漢時這里的先民就掌握了煉銅鑄幣的技術,冶煉所需的木炭取自于東川周邊的森林,經過幾千年的砍伐,這里的自然生態遭到了極大破壞,荒山禿嶺,溝壑縱橫,沒有了森林的庇護,泥石流一年比較多時爆發28次,干旱成為這里比較大的災害。
李光潤(東川區烏龍鎮水井村村長):每天就是他們都送水來給我們,生活用水現在基本上靠部隊靠政府,生活用水是基本上解決了,但是我們就是缺少這個生產用水。
解說:東川的泥石流和干旱只是一個縮影,我們無法統計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有多少與逐漸消失的森林有關,而統計的數據顯示,新中國經濟建設累計消耗森林資源達到86億立方米,也就是新中國半個世紀的木材消耗總量,相當于把1949年時,中國所擁有的森林儲蓄量全部砍掉,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幾乎到處都留下了綠色的創傷。由于民間樵采,毀林墾種,戰火頻燒,以及建國初期工業化的的消耗,到1949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只剩8.6%,而在明末清初之時,則是這個數字的幾倍,1956年,在毛澤東“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的號召下,中國開始了第一個“12年綠化運動”,1958年,毛澤東更進一步指出要看到林業、造林這是我們將來的根本問題之一。
魏小春(定西市林業局退耕辦公工作人員):毛主席提出要在一切的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一切可能的地方,都要按照規格把樹種起來,實行綠化,這樣的號召是非常明確的。
解說:這里是中國西北部第二大城市蘭州,有人曾用皋蘭山上一棵樹,白塔山上七棵樹來形容當地樹的稀少,考察過這里的外國專家斷言,南北兩山的綠化沒有三百年的歷史是不可能實現的,上世紀六十年代,蘭州人響應號召,開始實施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
李多多:一棵的往下背,背上十棵樹將近40公斤,挖水溝的時候早上吃一頓飯,中午都啃點干饅頭,到晚上回去再吃飯,每人背個背五斤水。
記者:(五斤呢)。
李多多(南北兩山護林員):對。
記者:一天都喝掉?
李多多:那還不夠,使得力大,這個是淌的汗多嘛。
解說:這里是甘肅省定西市,早在70年代,定西人就開始大規模植樹造林,這里屬于黃土高原半干旱地區,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水少風大,溝壑縱橫,造林變得尤為艱難。
張文清(華家嶺造林站站長):當時非常艱苦啊,由于那個時候降雨量太低啊,成活非常差就是通過澆著,擔水,挑著澆以后栽種起來的,澆水的話咱們這面這個的水質很不行啊,像云杉這些的話堿水,鹽堿水根本不行,都是從城里邊拉著澆水,這樣費用也非常大,你不澆這個成活嚴重有影響。
解說:這里井岡山西部的黃洋界,由于戰亂的瘡痍和隨意的燒山,井岡山森林植被破壞嚴重,1969年,23歲的林球仙調到黃洋界林場做指導員,當年的生活和眼前的荒山禿嶺一樣貧瘠。
李啟光(原高家鄉黨委書記):當年我1969年上黃洋界的時候,漫山遍野就是這個斑茅,當時長得很茂盛,很密集,漫山遍野有這么高,有人這么高,到處都是,我們就是在這樣的山上搞條坑,搞播種,栽那個風景樹搞綠化。
解說:黃洋界被當地人稱為“雷窩”,每當盛夏雨季到來時,林場的樹木被雷電劈開的事屢見不鮮,大自然經常以這種方式考驗林業人的意志力。
李啟光:那個松樹啊都是雷劈的一條一條槽,一打雷的時候這個地面打赤腳,踩到地面上就麻腳,1970年一個夏天,那天打雷一放大雷我們23個多青年其中7個人觸電,那個小雞啊在地上呢它沾有水,一放雷的時候小雞死掉了,那個狗呢就跳起來叫,這么我們就7個人觸電,7個人觸電,后來大家圍著在一間分子里,走到那里,他說大家要死就死在一起。
解說:雖然彌補濫砍濫伐的過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它畢竟開始了,1988年國家林業局開始開展長江流域防護林建設工程,四川省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率先投入到開荒造林的工作中。
任宗宴(原鹽亭林業局局長):長江防護林工程這是很重大的項目,國家來號召,而且縣委政府特別是農村這個窮怕了,沒得燒,沒有柴來煮飯吃,怕了,而且荒山把大家荒怕了,只要政府一旦組織,一旦這個號召,大家因為在面臨這樣一種環境,農民他的積極性他是很有積極性的,而且農民是熱情非常高漲的。
解說:長防林工程伊始,四川省鹽亭縣的種樹熱情日益高漲,在鹽亭的西南部,有些山地荒的時間太久,表面露出許多巖石,這給村民們挖坑種樹造成的很大的困難。
任宗宴:我們用鋼釬打,用炮放,用鋼釬穿下去,然后再用炸藥放進去放出去,就是一個坑,當時的全縣開現場會,大概搞了80多畝兩個坡,全部用一批硝酸都濕透,用人工打炮眼,然后放,然后用炸藥炸坑栽樹。
李蘭(藍庭玉龍鎮照紅村村民):起泡了,要么就戴手套,要么休息幾天又回去挖,挖的幾天挖完了那個是自家的事情,他擱那他想法設法,而且有的時間呢確實生病啦,或者是水泡大了,親戚朋友再幫著挖,坡上少的幫著挖一點。
解說:二十五年過去了,再大的困難也沒有阻擋鹽亭森林覆蓋率從當年的3.4%提高到現在的54%,數字的增長是鹽亭人用肩膀、用手臂,用彎下的背扛上去的,它讓多少普通鹽亭人的青春變得雄壯豪邁。
嘉賓:都不曉得這個山我走過多少遍的,自己就覺得有一份自豪感,我們現在看到郁郁蔥蔥的了。
李蘭:那時候荒得很,山上一片都是光禿禿的,那是太陽曬得更荒涼,現在樹林子感到舒適感它基本上早上起來在樹林路上一走,感覺空氣都好得很。
嘉賓:給我們后人留下了東西,留下比較驕傲的就是我們上一輩人嘛,給下一代人留下的就是我們就是一片森林,一片綠色,一片綠色,這個值得驕傲。
解說:像鹽亭一樣隨著國家天保工程的實施,如今蘭州南、北兩山已經滿目蒼翠,三千多名林業工作者守護著這片綠色,在山里生根,1988年中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正式啟動,這是世界上保護天然林資源規模比較大的工程,林區的伐木工人變成的栽樹人和護林人,商品性采伐已完全停止,愛林護林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就像樹根深深扎入泥土一樣。1998年夏秋時節的洪災南北齊發,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它的成因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蔣有緒(中科院院士):原來很多的林地開墾作為農田了,但是呢實際上很多地方不適合開墾作為農田的,這個比如說坡度非常陡,土壤很薄的,糧食增長并不能增加很多,但是它就是影響生態安全,水土流失啊,甚至于呢產生了滑坡等等。
解說:原來陡坡耕地每畝被降雨沖走的土壤是同坡林地的五到十倍,每當山雨普降,許多泥沙就被雨水從陡坡田上沖入山溪,成為洪災的隱患,我們曾經毀林墾種,向森林要耕地,現在卻發現有土守不住,有地不產糧。
貴州全省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因此有人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來形容這里,貴州西北部的大方縣村民只能在山崖和陡坡上種植苞谷。
王永軍(華節市大方縣羊場鎮穿巖村村支書):這些土地遇到下雨啊這個水啊水土,就從山上全部刮到這個溝里面,刮到這個溝里面,所以當年這些都是這個水田啊,現在已經變成山溝了。
解說:處于喀斯特地貌的青龍縣也深受水土流失之苦。
朱昌國(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村支書):一到4月份,到9月份這段時間呢它的大雨是非常多的時候,就是一下雨啊,就是山上的這個水啊,全部黃色的就全部往下沖,而且還有大風,這個大風呢就是農民種的莊稼種在山上啊,風從上往下一吹,好,玉米稈全部就鋪在地上平的,所以這個產值非常低。
解說:這里是中國黃土高原上的紅色之都,延安,由于戰亂和不合理的耕作與放牧,當地自然植被遭受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日趨加劇,成為黃河中游水土流失比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記者:就以前站在這個位置看底下,就是什么樣的?
王玉平(延安市王莊村村民):就是感覺也不整塊反正,就是山上也不綠,斷斷續續,光禿禿白花花。
解說:土地是農民的飯碗,赤裸的土地空無一物,就像是家里空空蕩蕩的糧倉,雨水卷走了土壤,流失了百姓的期望,種子生不了根的地方希望怎能萌芽。
鄭繼書(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村民):像那種山上你要慢慢扯,把草扯干凈,鋤頭才鋤得開。
嘉賓:當時形容我們這個地方啊就是開門見山,出門就爬坡,地無三尺平,身無三文銀。
嘉賓:一年就是這個一個人啊就是只有200元,人均收入200元,人均糧食只有100公斤,在八幾年的時間啊。
解說:為了減少水土流失,保護自然環境,2001年3月,退耕還林工程被列入第十個五年計劃之中,這項明確指出,在停止天然林采伐封山植樹的基礎上,對25度以上坡地和沙化嚴重的耕地,陸續退出耕種,植樹造林,一場寸土必爭的退耕還林行動拉開序幕。
嘉賓:當時的基本政策就是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你退一畝坡耕地,國家給你300斤的原糧,在長江以北北方的地區,退一畝坡耕地給你200斤的糧食。
解說:退耕還林政策中政府給予每畝200元的補助,不僅把老百姓從艱苦的農田耕作中解脫出來,而且有了開展多種經營的本錢,在耕地大幅減少之后,仍能發家致富,陜西省延安市截止到2011年,全市退耕還林903.36萬畝,成為全國退耕還林第一市,曾是農田的陡峭山坡上已不再種莊稼,而是長滿樹木和經濟作物,在發揮出巨大的生態效益的同時,也有了經濟效益,
記者:像這樣的這個紅富士什么時候可以摘果了?
劉光宏(延安市強窯村村民):這個紅的吧大概再過上個十天左右就可以下來。
記者:您家的蘋果園的面積有多大?
劉光宏:跟我大兒子倆大概將近三十畝,今年兩塊八九,三塊錢每斤。
記者:這個是已經成熟的嗎?
劉光宏:成熟的。
記者:已經成熟的,不是應該紅絲的嗎?
劉光宏:它紅色的在過些時候就紅了。
記者:那我嘗一下,蘋果好大。
劉光宏:好啊,蘋果是好的。
解說:延安市強堯村村民劉廣宏過去自家有90我畝耕地,現在他已將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改為種植蘋果,如今全球每三十顆蘋果就有一顆來自延安,綠了荒山,鼓了錢袋,幸福樹,致富樹在這里生根發芽,隨著退耕還林的有力推進,在貴州的許多鄉縣,因地制宜,種草種樹,在坡耕地以及石漠化嚴重的地區,金銀花被人們重新認識,它不僅是重要的藥材和茶品,而且金銀花對土壤要求不高,莖曼著地既能生根,即能保持水土,又能創造效益,成為比較適宜固土保水的植物。
嘉賓:一年就是兩三萬吧,多也多不了多少,因為兒子媳婦都出去打工去了,我一個人在家帶著兩個孫子去管,有一些地方管理的要差一些。以前沒那么想過,但是種著種著就想到我們這里雖然是石坷垃,只要一來該看到綠茵茵的,有些金銀花一窩種的好的話,要賣百元錢了,我們賣10塊錢一斤的花蕾,好的一窩要掏十多斤啊,那種生花,就要賣一百多,所以現在種金銀花的心氣高啊,這些老百姓只要回家來在家待著的人大部分都在坡上整金銀花去了,他要把它管好,整好啊。
解說:這里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縣,名山縣有幾乎是世界上比較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已有兩千多年的種茶歷史,這里氣候濕潤,霧水較多,非常適合茶樹生長,1999年退耕還林以后名山縣發展茶葉、竹葉以及種植各種珍稀樹木,百姓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記者:你現在一天能采幾筐啊?
嘉賓:一天至少采購四五筐吧。一筐能賣大概就是,這幾天的價格五六十塊錢吧。
嘉賓:種糧食除了上交國家的,就夠一家人平時吃吧,種茶好一些,種茶至少每年到年底還有一些結余吧。
陳曉楠:人們常說茶如人生,一杯清茶,多重味道,老百姓們曾經在貧瘠的土地上品出了眼淚的咸味,曾經在滿園茶香里也品出了笑容的甜味,一棵樹的生長是從根開始的,一片森林的修復也要從根上抓起,這個根一方面是我們國家啟動的多項工程來恢復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保護環境的意識,開始得到很多人的重視,神州古陸上的山塬大地在透支多年之后,終于開始得到恢復。
新聞熱門搜索詞
相關木業資訊推薦
最新木業資訊推薦
中木商網版權聲明:
1、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木商網(www.adcyc.com),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3、本網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不良信息,糾錯的問題處理,請發郵件到:2322599899@qq.com或致電:13997683138,我方1個工作日會做刪除處理。
-
1109164
-
1099227
-
1069743
-
1069006
-
2089171
-
2085832
-
2076806
-
2074911
- 05-03大紅酸枝書桌價格及圖片
- 05-03緬柚木5.0烘干板材,2.5到3米多長,按噸處理
- 04-27紫光檀板材廠家直銷|高端家具雕刻專用料|現貨速發
- 04-27紫光檀原木批發|非洲直供黑酸枝家具料|15年廠家直銷
- 04-27木托盤國家標準規格
- 05-03緬甸柚木價格行情
- 05-03加拿大松木價格行情
- 05-03白橡木材價格行情
- 05-03落葉松木材價格行情
- 04-26馬來西亞木材價格行情
- 05-05求購:江蘇鹽城杉木樁
- 04-29求購:建筑木方模板海南工地用
- 04-29求購:廣東佛山杉木樁
- 04-26求購:臺灣建築用料的加拿大木材
- 04-26求購:硬雜木園棒每月一萬支
- 05-09憑祥龍之涵新中式緬甸花梨沙發報價是多少
- 05-06憑祥龍之涵緬甸花梨木躺椅子貴不貴
- 04-16河南永晟蒸煮核桃木烘干板材價格
- 04-15河南永晟白楊木無結板價格多少
- 04-13河南永晟白椿木(國產白蠟木)烘干板材價格多少錢一方
- 02-07刨花板有甲醛嗎
- 02-05木托盤尺寸標準一般是多少
- 02-05木托盤生意太難做了
- 02-05木托盤和塑料托盤各有優缺點
- 02-05宜昌木托盤包裝箱哪里有賣
- 03-31木制托盤的優缺點有哪些
- 03-31木托盤的優缺點分析
- 12-16橡膠木家具的優缺點有哪些
- 11-12木方的尺寸是多少
- 11-03定向刨花板的特征及定向刨花板的用途有哪些?
- 05-06曹縣召開木材加工產業鏈招商引資項目推進會
- 05-06廣元昭化區召開綠色家居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
- 05-03尚品宅配2024年營收37.9億元 虧損2.15億元
- 04-291-2月中國出口木及其制品223萬噸
- 04-29豐林集團一季度虧損3487.7萬元
- 11-09懶人毛毛蟲沙發,舒適與美學的經典邂逅
- 04-19木皮烘干機 單板烘干機
- 04-12人工智能-AIGC
- 02-19壓縮空氣專用管路
- 05-13如何提高木皮利潤:網絡營銷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