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全球木材進口大國,原木消費居世界第二,原木進口居世界第一。其中,在原木材種消費結構上,針葉闊葉占比大體相當。
我國原木進口總量分析
2024年全年,中國進口原木數量為3609萬立方,創下近8年進口最低記錄,同比2023年下降5%。其中,縮量來自進口冷杉和云杉原木,較2023年同比減少267萬立方米,即同比大幅減少46%。
根據海關數據,2022年至2024年期間,我國原木進口量同比分別減少了-31.4%、-12.8%和-5%。通過對海關總署的進口均價分析,2022年我國原木進口均價整體呈現下跌趨勢,從2022年6月見頂,至2024年12月跌幅為-24.8%。
我國原木主要進口國分析
根據海關數據,2024年,我國前五大原木進口來源國分別為新西蘭(50%)、美國(6%)、巴新(6%)、日本(5%)以及所羅門群島(4%)。
其中,新西蘭出口的原木占我國進口總量的五成。而美國是我國第二大原木進口國,其出口的主要材種為闊葉原木。自2018年以來,歐洲林場大面積受蟲害、干旱和野火影響,德國成為受災嚴重的國家之一,因此近幾年從德國進口的原木數量波動較大。由于德國目前僅有3%的森林得到了有效的保護,這一現狀將進一步加劇德國后續原木供應的緊張局勢。
澳大利亞曾長期作為中國原木的重要供應國,供應約占中國原木總進口量的一成左右,位列中國第四大原木供應國和第二大輻射松供應國。2023年5月,中澳關系破冰,我國恢復與澳洲的原木貿易,當年澳大利亞出口至中國的輻射松數量僅402立方。對比2023年,2024年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輻射松原木顯著增長,達到45.9萬立方米。盡管目前已經逐步恢復對澳大利亞的進口,但進口量明顯低于之前水平。
我國原木進口結構分析
按材種來看,目前國內市場的原木主流品種主要為來自新西蘭的輻射松和歐洲的云杉和冷杉、花旗松、樺木以及其他針葉木原木。其中,輻射松占比最高,進口量相對穩定。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輻射松進口量占原木進口總量近五成,達到1743萬立方,其中97%是來自新西蘭,其余為澳大利亞供應,2024年進口約45.9萬方。
2024年輻射松占我國原木進口總量近五成,從2022年占比39%,至2024年占比已達到48%。冷杉和云杉2024年進口量為319立方米,較2023年同比減少46%。其余原木材種如花旗松(143萬立方米)、樺木原木(118立方米)、紅松和樟子松(69立方米)。
2025年原木進口行情展望
回顧近年來原木進口量持續縮減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5點:
1. 房地產需求下行,建筑用材量持續減少。
2. 材種質量問題,導致性價比缺失。
3. 原木產國出口政策調整,逐步減少和禁止原木出口,全球供應緊張局勢加劇。
4. 整體出口疲軟,疊加傳統木制品市場被東南亞國家擠占。
5. 2024年雨水過多,原木加工企業擔心原木變質;且國內需求不景氣,不愿意建立過多庫存,貿易商拿貨意愿不佳。
展望2025年我國原木進口,2-4月是我國節后復產期,同時各項重大項目也將陸續開工,因此3至5月是木材包括原木進口集中到港旺季,預計全年進口量最高月份將出現在這幾個月份。而房地產政策走向仍是重點關注對象,若政策持續發力,基建或帶動建筑口料的需求,價格或有上行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證監會宣布正式批準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原木期貨與期權的注冊申請;原木期貨期權上市交易,提供了真實有效且權威的價格參考,更好地助力進口、加工企業掌握市場趨勢,同時為國內林場和林農的原木銷售提供合理定價依據,或許也能帶動國內原木進口。
推薦閱讀:
中國原木市場全景分析:資源、貿易與產業挑戰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木材消費國和加工國,但森林資源有限,高度依賴進口原木。以下是中木商網陳昌文關于中國原木市場的深度解析:
一、中國原木資源現狀
1. 國內森林資源
森林覆蓋率:約23%(2023年數據),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和南方集體林區。
主要樹種:
東北林區:紅松、落葉松、柞木(硬木)。
西南林區:云杉、冷杉、桉樹(速生材)。
南方林區:杉木、馬尾松(人工林為主)。
政策限制:
天然林保護工程(1998年起):禁止商業性采伐天然林,僅允許人工林間伐。
進口依賴:國內木材自給率不足40%,60%以上依賴進口。
2. 國內原木供應特點
| 類型 | 特點 | 主要用途 |
| 人工林木材 | 速生桉樹、楊樹、杉木,生長周期短 | 造紙、人造板、低端家具 |
| 天然林木材 | 紅松、柞木等,品質高但供應少 | 高端家具、木結構建筑 |
| 進口替代材 | 橡膠木、非洲材(奧古曼、沙比利) | 中檔家具、地板 |
二、中國原木進口貿易
1. 主要進口來源國(2023年數據)
| 國家/地區 | 主要樹種 | 占比 | 貿易特點 |
| 俄羅斯 | 樟子松、落葉松、樺木 | ~30% | 陸運(滿洲里口岸),受俄烏戰爭影響價格波動 |
| 新西蘭 | 輻射松(軟木) | ~15% | 穩定供應,用于建筑木方 |
| 北美 | 紅橡、白橡、黑胡桃 | ~12% | 高端家具用材,價格高 |
| 非洲 | 奧古曼、沙比利、巴花 | ~10% | 性價比高,但供應不穩定 |
| 東南亞 | 橡膠木、柚木(受限) | ~8% | 緬甸柚木出口受限,轉向泰國橡膠木 |
2. 進口趨勢與挑戰
價格波動:
俄羅斯原木受戰爭影響,2022年價格暴漲30%,2023年回落但仍高于疫情前。
北美硬木(如黑胡桃)因需求旺盛,價格持續上漲。
貿易壁壘:
俄羅斯原木出口稅:2024年起提高至10%,推高成本。
緬甸柚木禁令:中國轉向非洲和南美替代材。
運輸成本:
海運費用波動(如紅海危機影響非洲材運輸)。
三、中國原木加工與消費市場
1. 主要加工產業
人造板(刨花板、膠合板、密度板):占原木消耗量50%以上。
家具制造:實木家具依賴進口高端木材(如北美黑胡桃、歐洲橡木)。
木結構建筑:輻射松、SPF(云杉松木冷杉)用于裝配式建筑。
2. 消費熱點
高端實木家具:紅木、黑胡桃、白橡等需求增長。
環保建材:FSC認證木材受青睞(尤其一線城市)。
替代材料:竹木復合材料(減少對熱帶硬木依賴)。
四、政策與可持續發展
1. 國內政策
“雙碳”目標:推動木材循環利用,鼓勵竹材替代。
林權改革:集體林權流轉,提高人工林經營效率。
2. 國際認證
FSC/PEFC認證:大型家具企業(如顧家、索菲亞)要求供應鏈合規。
歐盟EUDR法規(2023年):打擊非法木材貿易,中國企業需提供溯源文件。
五、未來趨勢
1. 進口多元化:
減少對俄羅斯依賴,拓展南美(巴西、秘魯)、大洋洲(澳大利亞)市場。
2. 技術升級:
木材改性技術(如防腐、阻燃處理)提升低端材價值。
3. 循環經濟:
廢舊木材回收利用(如舊房梁再造高端家具)。
總結
中國原木市場“大進大出”:
進口:俄羅斯、新西蘭、北美為主,受地緣政治影響大。
加工:全球人造板、家具制造中心,但高端材依賴海外。
趨勢:綠色認證、替代材料、供應鏈韌性成關鍵。
如需具體數據(如各省木材加工產能)或貿易案例,可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