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新原木出口價格行情,2020年,詹姆斯·馬拉佩上臺任巴布亞新幾內亞新任總理,并宣布了一項旨在促進國內木材加工產業的決策:自2025年起,全面禁止原木出口。此政策意在推動伐木公司向“下游領域”發展,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提升木材加工的附加值。
馬拉佩政策明確,規定原木出口許可證將嚴格限制在土地所有者公司手中,且總原木收成的一半必須在巴新國內進行加工。同時,政府對于新的特許權授予采取了審慎態度,必須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森林管理局對所有現有特許權進行詳盡審查之后,才會考慮新的授權。
然而,盡管政策意向明確,但實際執行效果卻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國外媒體曾指出,馬拉佩總理上臺后,原木出口量有所下降,但這一變化更多地歸因于全球疫情的沖擊,而非政策本身的直接結果。
深入剖析巴新的林業政策,我們不難發現其復雜性。根據1991年《林業法》的規定,大部分原木出口及采伐活動均依托于基于森林管理協議(FMA)的特許權。FMA作為“可持續森林管理”制度的核心,旨在實現原生森林的長期選擇性采伐與持續再生。因此,FMA的有效期長達50年,而基于其的特許權通常也擁有35年的有效期。
然而,盡管FMA特許權在制度設計上占據重要地位,但其實際原木出口量卻僅占總量的不到20%。
行業人士稱,更大比例的原木出口實際上來源于所謂的森林清理許可(FCA),以及1992年現行《林業法》生效前授予的舊特許權。這些舊特許權包括基于土地所有者與國家之間的木材權利購買(TRP)協議,以及基于土地所有者公司與伐木公司之間的“私人交易”獲得的地方森林區域(LFA)許可。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2019年至2021年間,從TRP特許權出口的原木中,有三分之二來自已經到期的TRP協議。由于現行《林業法》并未規定此類協議的續簽條款,因此續簽這些協議下的木材許可已變得非法。與此同時,LFA特許權下的原木出口比例也在逐漸下降,這更多可能是由于經過三十多年的開采后,木材資源已接近枯竭所致。
然而,目前LFA特許權下的原木出口比例目前正在下降,行業人士認為,這可能并非政府政策的結果,而只是反映了經過三十多年的開采后,木材資源已枯竭。
時間推移至2024年,這是巴新原木被禁止出口前的最后一年。作為中國——巴新最大的原木進口市場,盡管面臨禁令的壓力,巴新在2024年依然向中國出口了大量原木。據統計,該年度巴新對華原木出口累計達到207萬立方米,雖然相比2023年下降了9%,但巴新仍然穩居中國第三大原木供應國的地位,僅次于新西蘭和美國。
當前,禁令的既定時刻已然到來,但巴新的原木出口活動并未戛然而止,后續仍需等待巴新官方通知。然而,巴新政府最終是否能夠如期實現其政策目標,在2025年實現原木出口禁令,在此,我們暫時先打上一個問號。
推薦閱讀:
以下是中木商網陳昌文關于巴布亞新幾內亞(巴新)原木出口現狀、政策及市場影響的綜合分析,基于最新信息整理:
1. 巴新原木出口現狀
全球最大熱帶原木出口國:巴新擁有世界第三大雨林,2020年成為全球最大熱帶原木出口國,主要出口唐木(Pometia pinnata)、菠蘿格(Merbau)和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等高價值木材。
中國市場依賴度高:2021年,中國占巴新原木出口總量的84%,2023年111月對華出口208萬立方米(同比下降8.82%),其中97%為原木。
出口量波動:2022年出口量小幅下降3.6%,但2023年上半年出口已超120萬立方米,接近全年限額的三分之二,引發對2025年禁令可行性的擔憂。
2. 2025年原木出口禁令政策
政策背景:巴新政府多次嘗試禁止原木出口(如2010年、2020年目標均未實現),最新計劃在2025年全面禁止原木出口,推動國內木材加工業發展。
挑戰與質疑:
國內加工能力不足:巴新木材加工業薄弱,目前仍以原木出口為主,2025年禁令能否落地存疑。
伐木公司阻力:外資伐木公司主導行業,2023年仍大量出口原木,政府監管困難。
稅收政策調整:2022年計劃將原木出口稅提高至70%(原為59%),但遭行業反對,可能影響就業。
3. 國際市場影響
中國供應缺口:若禁令實施,中國需尋找替代來源(如非洲、東南亞),但巴新熱帶硬木(如菠蘿格)難以完全替代。
全球木材市場波動:俄羅斯、加蓬等國已禁止原木出口,巴新禁令可能進一步推高熱帶木材價格。
4. 未來展望
政策執行可能性:歷史經驗顯示巴新政府多次推遲禁令,2025年能否落實仍不確定。
替代方案:若禁令難實施,可能通過高額出口稅(如70%)限制原木貿易,而非完全禁止。
如需最新貿易數據或供應商信息,可參考中國海關公告或B2B木材交易平臺。